出版社:浸信會
作者:孫麗華
爸們、媽媽們,沒有人比您更關心您自己的孩子!
誰最關心您的孩子?政府教育官員?做研究的學者?不,他們跟您孩子一生的前途幾乎不相干,他們根本就不認識您的孩子;那,是校長嗎?他/她們在某個學校呆幾年便換人了;是老師嗎?老師頂多教您的孩子兩三年,責任也就盡了。只有您自己,才會一輩子都關心您的孩子。本書讓您了解,您不是沒有選擇的,最少,您可看到,有些人做了不同的選擇!
這是一個大家都在關心教育改革的時代;但也是對教育改革眾說紛紜的時代。許多人對現行教育體制不滿,但時間一到,卻又把孩子送入自己所不滿的體制中--矛盾、掙扎、擔心、無奈是不少人的心情寫照。然而,也有人勇敢地離開體制,嘗試其他方式的教育;而其中一種,就是「在家教育」。
在家教育?好一個極具熱點的題目!只因,這議題觸及一些相當對立與分歧的價值判斷:如在家教育違法嗎?國家的教育法令是否可凌駕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權?「義務」教育是針對政府,還是家長?「義務教育」是否變成一種襲斷與侵權?在多元化與分層化的成熟社會中,大規模的學校制度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嗎?所以,在香港,有過「梁道靈」事件;在上海、廣州,則有「孟母堂」事件。最後,公權力均強勢介入,訴之以違法、起訴等威嚇言詞。然而,在另一些同樣先進地區中,在家教育則是在政府支持下合法申請、合法進行;不單得到認可,也成為對現行學校教育的參考、對比、鞭策,甚至是競爭。所以,在臺灣有「非學校型態實驗教學法」,容許與接納多元化的教育嘗試,如森林小學、在家教育及不同的自學方案等;在美國,有二百萬的全時間或部份時間在家教育學童;而估計全球在家教育人數達一千萬。
您,同意或不同意在家教育呢?同意與反對的理據為何?孫麗華博士在本書中,探索了一百位來自中港臺等地的華人媽媽,為什竟敢不讓孩子上學、竟敢作子女師的真實故事。脫離體制不易、走少數人走的路不易,而更不易的是如何掙脫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文化包袱!作者採用「質性研究」,以電話、電郵及實地採訪等不同方式,記錄了這些華人媽媽們深刻的心路歷程。(314頁)